“天目千重秀,林木十里深”。地处浙西的天目山,不仅是诗意流淌的生态画卷,更是名副其实的“物种基因库”——这里孕育着高等植物2600多种,野生动物7000多种,生长着举世罕见的千年柳杉林,作为长三角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气候调节区,它的每一寸绿意,都是我们共同的生态命脉。守护天目山,便是守护长三角的生态底色,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。
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,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力度转化为守护“天目叠翠”的实效,9月15日,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检察院、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主办“共同守护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协作会议”。杭州市人民检察院、浙皖边界县市区检察院及相关兄弟院、临安区直相关单位的代表与生态领域专家学者、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齐聚一堂,以“协同保护 永续发展”为核心主题,共商生物圈保护区跨区域、多维度协作新机制,为天目山、清凉峰生态保护注入更强合力。
临安区委副书记、社会工作部部长、政法委书记汤丽玉为会议致辞。她指出,近年来,临安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,坚守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、法治护航理念,高质量打造天目山生态与法治屏障,探索出生态、经济与法治共赢之路。当前,距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召开仅剩1周,此次会议既是对浙皖毗邻县(市、区)平安边界联席会议机制的创新完善,也是强化两省六地联动协作的重要实践。
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陈国权从保护区管理实践出发,详细介绍了天目山生态保护的现状、成效与挑战,为后续协作提供了扎实的基层实践参考。
会上,浙皖边界六区县市检察院共同签署协作机制,参会单位共同发起生态协作倡议,为天目山—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划定“路线图”,进一步完善浙皖边界联席会议和联合巡查机制,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案件协办和生态补偿机制,构建信息共享平台,形成联合司法、协同修复等常态化制度。
生态保护需要多方参与,协同治理离不开智慧碰撞。会上,各地检察院及相关区直单位围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、跨部门协同治理、生态修复实践、公益诉讼数字模型等主题作交流发言。专家学者和志愿者代表多角度建言献策,呼吁增强社会参与,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。
杭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邬秀君在总结讲话中强调,检察机关作为生态司法保护的重要力量,要始终立足检察职能,以协作机制为纽带,强化与各单位的联动配合,让司法保护的 “刚性”与生态治理的“柔性”相结合,为天目山、清凉峰生态保护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此次协作会议,既是检察机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,也是多方力量携手守护生态的重要里程碑。下一步,临安区检察院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,持续深化协作机制,加大生态司法保护力度,以实际行动迎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,为绘就“山更青、水更绿、生态更优美”的青绿画卷,贡献更多检察力量!
|